Lazy Fairy's Glass House


14 Comments

I Seek You 尋。謎 (上)

ICQ Logo在ICQ 盛行的年代,我曾有一位相識六載的網友,他比我年長九年,最初我一面溫習功課一面跟他閒聊,到後來踏足社會工作,幾乎每晚回家上網,他總是第一個送來小黃信封,和一聲「喔噢」的。

ICQ那幾所有大小事情,包括童年點滴、青春年華、家庭變化、工作人脈、健康狀況、情人戀事等等,快樂不快樂的,他都見證著我的一切,甚至比我現實中的朋友,了解得更詳盡。  可能有些事情,我會選擇不跟距離太近的人分享,有些又不會對同性朋友說。  心底裡,我絲毫不覺得他是一個大哥哥,他的思想和我一樣千變萬化,也是非常喜歡探索新事物和知識的人。  回想那時,我也有稚嫩得無理和可笑的一面,如他說,我們理應是有代溝的,但他只是像一個什麼也懂的朋友。

ICQ Logo基本上,一切我懂的他都懂,甚至在學術上。  沒錯,大家的第一個學位恰巧一樣,故他有時戲稱我為師妹。  我彈鋼琴,他精於結他、鍵盤和音樂創作,曾是本地樂隊成員,也曾發行唱片。  在香港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兩年教師,之後為追尋自己的音樂夢,到了美國任職於 Sony Music。  他說,在 Sony Music 工作的幾年間,每逢週五的下午,大顆兒在戶外的草地喝啤酒和彈奏音樂。  能夠將夢想和事業連在一起,將寫意的元素融入緊張的工作生活,使我趨之若鶩。

我當時任職的公司也深受西方文化影響,行政總裁是接受西方教育的華裔,公ICQ Logo司容納了不同國藉和文化背景的同事。  那時我們隔週五的黃昏,在董事會會議室 (“Board Room”,一般職級不能進入,也不用作跟客戶會議的地點) 會舉行名為 Friday Drink 的短聚,不同部門和職級的同事藉此有更多聯誼的機會,席間供應紅白餐酒、香檳、無酒精飲品和點心小吃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ICQ Logo那幾年香港流行狂野派對 (Rave Party),他告訴我浪潮已席捲歐美多年的真正狂野派對是何種模樣、如何興起,以及對文化的衝擊。  我們的對話就是極端無聊亦可,極具質量亦可。  那時,他就是除我男友以外,唯一一位我最仰慕和欣賞的異性。  而我的好奇除了是與生俱來,亦有一部份是由這兩位仁兄誘發出來的,因為他倆不像大部份在我層面結識到的人,去做一件事情,會先衡量這事有什麼實際利益,要付出多少金錢、時間和努力。

Echo and Narcissus前者十分鼓勵我讀書和學習一切喜歡的事物,儘管是很冷門的,他說知識一定會有用;後者對探求知識的態度亦深深影響了我,那時,那管我只是看見別人身上一個帶有宗教色彩的紋身,他也和我一起查看那個宗教故事的出處和它的象徵意義。  我甚至也會查形容別人自戀 “Narcissism” 這個希臘神話的人物和故事情節。

ICQ Logo能認識一個在思想上跟自己並駕齊驅,帶領自己走人生路,並且願意一起進步的人,是三生有幸; 能結識一些智慧和視野都遠遠比自己優勝,又不嫌和自己交往的朋友,也是超級幸運啊。  相識了數年,原來我和這位朋友,也有一點淵源的。

 ~ 待續 ~